你的孩子曾經很乖巧,但過了一歲生日後,孩子和以前不再一樣,開始懂得發脾氣,甚至把桌上東西掃在地上來發洩情緒。

作為父母,應知道這不是孩子的錯,這種情緒背後有3大主因!首先,他們開始理解事物。其次,不幸的是,他們的溝通能力尚未發展成熟,所以不能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感受,繼而變成發脾氣。最後,孩子開始有自己的「風格」,會按照自己心中所想的方式去完成「任務」。

即使孩子做了滑稽的行為,我們也不能把他們的「怪異」行為理解成普通的發脾氣。他們只是用語言以外的方式進行交流,如果你能一早理解背後想要表達的意思,這樣就不用苦苦沉思孩子發脾氣的原因,讓你理智「斷線」。

以下是孩子常做的五個「怪異」行為及背後原因:

躲避你的目光

  • 解釋:我很尷尬!
    這是一種表達內疚的表現。當你的孩子明白自己做錯事時,他們就會這樣做,因感到很內疚,不想被你看見自己尷尬的樣子。
  • 該怎麼做呢?
    不要因為孩子犯錯就不斷責罵,如果他不小心弄濕你的文件,首先你要用一個堅定但平和的態度對孩子說:「這是不對的,你犯了錯。」,然後讓孩子補救自己所犯的錯誤,例如叫孩子用風筒把紙吹乾。每個人都會犯錯,最重要是糾正錯誤,而不是純粹去責備孩子。

發脾氣

  • 解釋:我需要改變!
    在大多數情況下,這只是無聊的表現,孩子希望用發脾氣的方式來發洩沉悶的情緒。在某些情況下,也可能是因為肚餓而發脾氣。
  • 該怎麼做呢?
    在孩子發脾氣時不要再忙著玩手提電話,相反要鼓勵他用語言而不是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情緒,教他一些簡單的動詞,如:「餓了」、「累了」、「想睡」、「無聊」等等。當他們發脾氣時,問問他們是否有以上的感覺,其後他們就會開始用語言,而不是發脾氣來表達情緒。 不過如果孩子真的發脾氣,那麼讓孩子冷靜一下對雙方都有益。離開幾分鐘,可讓他們頭腦清醒,回復理智。不要把自己離開現場的行為視為對孩子的懲罰,這樣反而會讓孩子更加激動。

等待期間大發雷霆

  • 解釋:快點吧!
    孩子基本上沒有什麼耐性,只要不能即時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時,就會發火。孩子需要持久的鍛煉才會有耐性,作為父母,我們的工作就是去訓練孩子,提高他們的耐性。
  • 該怎麼做呢?
    利用你的優勢,分散孩子的注意力,不要讓孩子專注在他要等待的事上。更好的是,如果他們喜歡玩遊戲(通常喜歡),就用遊戲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,例如當你在切士多啤梨給孩子吃時,可以問他們還有哪些水果是紅色(如蘋果),或問他們還知道哪些類型的漿果(如藍莓)。慢慢他就能學會自己去找事情做,分散注意力,讓自己更有耐心。

遇到不認識的人時會藏起來

  • 解釋:他們覺得焦慮。
    就算是父母自己在陌生人旁邊都會感到焦慮,但作為成年人,我們懂得更好處理這種情況。然而,孩子卻是無能為力去面對這個狀況,所以他們能做的事就是躲在你身後,或是把衣服反起來,變成一隻「縮頭烏龜」。
  • 該怎麼做呢?
    在孩子看見不熟悉的人時(例如未見過的親戚或老師),就會覺得緊張,這時要緊握他的手,先讓他放心,再分享關於這個人的軼事(例如他和孩子的關係/他做過有趣的事),打破這人與孩子間的隔閡,放下戒心。但不要讓孩子對陌生人放下戒心,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,要以孩子的安全為依歸!

討厭其他孩子靠近自己

  • 解釋:我沒有安全感。
    孩子會對父母的其中一方或雙方產生超強的佔有欲,就像小狗守住自己的食物一樣。有時父母中的其中一方接近另一方時,他們就會很憤怒,希望把這個「入侵者」趕走。
  • 該怎麼做呢?
    孩子這樣做,主要是因為沒有安全感,所以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讓他們有安全感。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讓孩子多點與其他孩子互動,從而找到除了父母之外的更多依靠。

與其把孩子當作是「麻煩」,不如試著去理解他們,很快就會發現,他隨著成長會變得越來越成熟,漸漸成為值得父母驕傲的未來之星。

資料來源:Kidspot
圖片來源:Eugenegroup , Mamaclub , Helloyishi , Secretchina

Faceboo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