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出生後缺乏任何「自我」意識。他不認為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實體,而是母親的一部分。隨著孩子成長,他逐漸會明白,自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,有自己獨特的身體、思想和感情。

這種獨立的感覺通常在6至7個月的時候出現。在許多情況下,這種獨立的感覺會令孩子產生焦慮,在10至12個月時到達高峰,這種感覺可能持續到出生後的第二年。

孩子發展出獨立意識的3個階段

當孩子出生時,他會把注意力集中在滿足自己基本所需,例如食物和房間溫度。漸漸地,他會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體身上,他開始學習控制自己的四肢。在這個階段,他仍然會認為自己是母親的一部分,並不會考慮其他事情。

7至12個月 — 分離焦慮

7個月大的孩子開始明白自己並不是母親的一部分,而是一個獨立的生命。第一次出現了「我和母親並不是同一人」的想法。這對孩子來説可能是一個可怕的想法,因為他還未習慣「獨立」的感覺。孩子一方面開始明白自己是獨立的個體,但另一方面,孩子還未發展出分辨「有」和「沒有」的能力,他不明白自己看不見的東西是仍然存在的。簡單地說,每當母親離開孩子的視線時,他就會感到恐懼,害怕母親永遠也不會再回來,這種恐懼被稱為「分離焦慮」。當孩子獨自一人時,會出現入睡問題。在白天時,孩子也可能會焦躁不安,只有當你把孩子緊緊抱在身邊時,他才能放鬆下來。有些寶寶甚至偶爾會發脾氣。這些都是分離焦慮的典型症狀。

13至24個月 — 開始發展獨立思維

從12個月起,孩子會變得越來越獨立。接近兩歲時,孩子會明白鏡子裏的人影就是自己(之前會認為是另一個人)。另外,當你把孩子交給另一個人(如保姆)照顧時,他可能會哭,但過一段時間之後,他應該會克服恐懼,放鬆下來。因為他的經驗和記憶告訴他,父母最終會回到他身邊。

25至36個月 — 我就是我

到了這個階段,孩子已經培養出完整的獨立能力,成為完全獨立的個體。這些孩子在進行戶外活動時可以離父母很遠,譬如孩子會和躲起來和父母玩捉迷藏。他們也會試圖超越現有的界限(做一些被禁止的事情)來挑戰父母的權威。這就是孩子宣示獨立的方式,孩子心裏會想:「我是一個獨立的人,要靠自己的雙腳站著。」

資料來源:Newbornsplanet
圖片來源:Zhuanlan , Parenting, Daynews , Mamaclub

Faceboo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