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在看孩子的成績表時,會先看學術成績還是品行記錄?相信很多父母都比較緊張學術成績吧!這種舉動會讓孩子覺得「學術成績比幫助別人更重要」。

孩子太專注於爭取完美分數,以後很有可能會變成唯利是圖的人。

諷刺的是,當孩子有良好的品行時,即使學術成績不太優異,他們也會更快樂、成功。他們願意去關心他人,與人建立聯繫。孩子為他人著想的能力對他們的精神健康有正面影響,也會增強他們的社交和認知發展的表現。

「同理心」是社會情感發展和人際交往的關鍵,能讓你理解「和而不同」的道理,即使不同意別人的觀點時也懂得去尊重。

從小鼓勵孩子要有同理心,可防止孩子作出欺凌和其他暴力行為,還能培養他強大的人際關係,使他們更值得受人信賴,更有機會在職場中茁壯成長,因為職場上的成功往往建基於人際關係上。

以下是幫助孩子培養同理心的5個建議:

  1. 了解並解決孩子的情感需求幫助
    孩子在不開心時妥善管理好自己的情緒,因孩子的需求被滿足後,他們更容易產生同理心。當孩子來找你解決問題時,不要「馬後炮」指責他,反而用同理心幫助他面對負面情緒並循序漸進地引導解決問題。尊重孩子的需求,讓他感受到自己的價值,因為被重視的感覺讓他更有可能重視他人。
  2. 幫助孩子找到他與其他人的共通點
    孩子更容易對與自己處境相近的人產生同理心,所以要鼓勵孩子多關注處於弱勢的人,好像是新入學的孩子或被嘲笑的人。也許孩子和他年齡相仿、住得很近或上同一個班,提出讓孩子能設身處地的問題,如:「你有沒有覺得自己被拋棄過?」、「你什麼時候感受過挫折?」、「你覺得那個人害怕嗎?」。你也可以從新聞中抽取例子,與孩子討論世界各地其他人的挑戰。
  3. 每天提供機會讓孩子練習關愛和幫助他人
    與孩子清楚地表明即使不喜歡幫忙,你也希望他能為他人提供協助。無論是幫助朋友解決問題、在家裡幫忙,還是做義工,讓孩子養成樂於助人的習慣。
  4. 點出善意的行為
    當你目睹孩子作出善意的行為時,如:孩子正扶著老人家過馬路,你便可以說:「你的行為很好」或「你樂於助人,爸媽很欣賞你」來讚賞他們的行動。通過給這些積極的行為貼上標籤,能讓孩子明白,你十分重視他的個人品行。
  5. 做一個強而有力的榜樣
    當我們自己也樂於助人時,孩子也會注意到,所以更容易以我們為榜樣。孩子通過觀察父母的行為來學習,如果自己只是口裡說要樂於助人,卻沒有任何真正的行動,這樣他是不會信服的。隨著孩子成長,邀請孩子一起參與義工服務,能讓你的行動與言語相匹配,讓他信服。

資料來源:The New Age Parents
圖片來源:Happypama , Storm , Babyhome , Esdlife

Facebook